AI在提高儲能電池安全性能以及產品收益率上,均起到了顯著的成效,儲能行業正在從“規模擴張”向“價值驅動”轉變。
受訪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儲能電站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如果這些數據能夠被挖掘分析,就可以有效地提升電站的收益。然而,當前整個行業嚴重缺乏基礎數據和恰當的算法,希望今年有更多的企業步入儲能與AI的深度融合中。
行業洗牌加劇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在本屆國際峰會開幕式上表示,我國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月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7500萬千瓦,2024年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約1000小時,較2023年提高一倍,有力支撐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在裝機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儲能產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近三年,儲能相關企業的注冊量大幅增加,但2024年儲能企業注銷、吊銷的數量翻番,行業洗牌加劇。”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陳海生表示。
針對當前價格內卷的問題,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對記者表示,價格內卷不僅影響企業的利潤空間,更關乎儲能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他呼吁,行業應更加關注內卷問題,避免不理性競爭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傷害。
田慶軍認為,構網型儲能與交易型儲能的雙輪驅動是突破價格內卷的重要方向。“可以肯定的是,軟硬件能力更強的企業未來將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交易型儲能通過智能化手段,可實現高度智能的電力交易,擺脫對人工經驗的依賴。”田慶軍稱。
為此,邊廣琦表示,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堅持問題導向,立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要求,持續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一是加強對新型儲能行業的引導,更好發揮新型儲能的系統性作用;二是大力支持科技創新,持續鼓勵新型儲能技術多元化發展,同時加快完善新型儲能標準體系;三是引導科學合理調用,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從“規模擴張”走向“價值驅動”
在政策的引領下,儲能行業正在從“規模擴張”向“價值驅動”轉變。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不得將配置儲能作為新建新能源項目核準、并網、上網等的前置條件”,此前實施多年的新能源強制配儲政策被叫停。
“此前,新能源場站把配儲當作獲得并網資格的‘入場券’,為降低投資成本,電站業主自然會選擇低價的電芯產品,進而因低質付出更多的風險成本。”天合儲能市場部負責人王森對記者表示。
“為此,我們在系統內的每一個電芯上都接入了電子監測點,基于AI的實時數據收集和預警功能,每個電芯實時的運行狀態清晰可見,從源頭保證儲能電站的安全性。”王森對記者表示,“此外,隨著儲能市場進入‘交易化’時代,交易模式更加復雜。過去,公司會配備專職運營人員下達運維交易決策,現在利用AI大模型優化算法進行輔助決策,同等容量收益和效率比過去顯著提高。”
原標題:AI驅動儲能行業收益提升 基礎數據和算法亟待深挖
記者:劉楊
責任編輯:劉朋
網頁編輯: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