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識別嫌疑人,一鍵操控無人機到百里之外去巡山……近日,這些亮相于第四屆創新創業博覽會上的智能項目引人注目。
炫酷的成果背后有一群青年人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提升管理水平,破解行業難題,提升企業效能。
近年來,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新興業務管理部產品經理王明曉和他的團隊致力于給小區安裝“智慧大腦”,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打造智慧小區,高空拋物檢測、樓宇人臉識別門禁、智能通行服務,小區處處科技感十足。一次,小偷半夜通過周邊的湖潛入小區,以為躲過了監控,但沒想到被小區的“智慧社區平臺”掃描到,逮個正著。
黑科技產品除了能“看”到水里的小偷,還能測到大山深處的“隱患”。中國通信服務的青年研發團隊創造的網聯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正被應用在廣西山區巡視的無人機上,檢查當地的光纜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過去,巡山隊徒步或駕車巡山,因危險系數高,人才隊伍一度面臨斷檔。但采用該系統后,操作者只需通過兩個指令就能實現隱患識別。該項目開發工程師李政諭介紹,過去需要15天的人工巡檢,現在通過無人機一天就能完成一次。
這幾項新技術的研發團隊,團隊的平均年齡最大的才30歲左右,最小的才26歲左右,有的團隊甚至由90后主導。
研發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王明曉表示,找到老百姓的痛點,然后找到對的人來解決,打通系統的閉環正是研發過程中的難點。在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適用各具特殊性的小區也十分考驗研發團隊的耐心。
目前,該項目已經覆蓋2000多個小區,試錯的次數不計其數。“一直在迭代,從未停下過。”(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