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金融科技成果專場發布會上發布的《中國金融科技安全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金融科技已進入安全發展的新時代,有關監管政策和措施正在創新中不斷完善。其中,監管沙箱或成為未來科技創新監管的重要路徑。
2019年12月,央行支持在北京市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并選定涵蓋數字金融等場景在內的六個創新應用作為首批試點項目。這一試點也被稱為中國版金融科技“監管沙箱”,旨在打造新型監管工具,引導持牌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守正創新、規范發展。當前,監管沙箱試點已擴圍到上海、深圳、重慶等9個地區。
《報告》指出,中國版監管沙箱遵循點線面循序漸進的特征,先在一個可控的環境中試驗,用試點的方式落地,設定一個觀察期,把風險控制在重要的領域,一開始就設計了風險補償和退出的機制。若測試成功,可在更廣的范圍內推廣,若測試失敗則可總結反思、 推倒重來。
《報告》顯示,監管沙箱是我國防控金融風險、調整監管模式的重要舉措。其遵照現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積極探索運用科技手段,將優秀的經驗和做法輻射到其他地區、領域和行業,將發揮以點帶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監管部門對于創新的監控能力,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科技創新監管的重要路徑。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在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北京市監管沙箱已經試點兩批應用項目,第三批正在征集并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下一步將把試點向深、向廣推進,同時,加強金融科技案例研究和標準創制。
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監管沙箱機制的逐漸成熟,下一步,監管部門將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并加快推廣。未來,監管沙箱很有可能成為全國普適性的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