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智技術等在農業農村領域加快應用,科技賦能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取得了怎樣的效果?今后趨勢如何?
數智技術發展速度快、輻射廣、影響深,正在成為優化城鄉要素配置的關鍵力量,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在農業農村領域加快應用,使得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加速孕育并發展壯大。
近年來,我國科技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農村光纖寬帶、移動互聯網等加快發展,截至2023年底,全國行政村通5G比例超80%。農村信息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累計建設益農信息社46.8萬個,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各類信息服務超10.8億次。各地紛紛建立智慧鄉村平臺,推動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數字化轉型。科技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不僅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還推進鄉村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為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科技賦能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瞄準高質量發展方向,聚焦提升生產智能化和經營網絡化水平,優化基礎設施、技術裝備和產業發展格局。近年來,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業態蓬勃發展,不斷推進鄉村產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
智慧農業為生產體系提供精準高效的生產模式。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農業生產向智慧種養轉變。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養分含量、動物生理及氣象條件,為精準灌溉、施肥、放牧提供科學依據;無人機等智能裝備的應用,提高了種養效率和作業精準度,提升了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2023年,全國農業生產信息化率為27.6%,智能農機裝備保有量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底,全國安裝北斗終端的農機數量約220萬臺。
農村電商為經營體系拓寬流通渠道。電商迅速發展,打破了鄉村產業商品價值實現的地域限制,特別是為“土特產”打開更為廣闊的市場。通過電商平臺,農戶直接對接消費者,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有效助力農民增收。同時,電商平臺還提供數據分析、客戶定位等服務,幫助農戶面向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結構。2023年,農村網絡零售額2.49萬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0.59萬億元。農村電商平臺數量穩定增加,經營主體規模不斷擴大,覆蓋范圍逐步拓展,成為城鄉市場流通的重要渠道。
此外,在科技賦能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觀光游覽,而是向養生養老、現代精品民宿、鄉村智慧旅游等方向發展。2023年,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達8400億元。
隨著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的持續發揮,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生物技術將不斷拓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和場景邊界,從而進一步突破自然條件和資源約束,培育和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持續激發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新動能。
技術創新將為鄉村產業升級提供動力。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的不斷成熟、廣泛滲透、融合應用,將深刻改變農業生產方式、農村經營方式和城鄉居民生活方式,推動鄉村產業向智能化、精準化轉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不斷現代化,關鍵技術裝備加速革新,將顯著提升生產效率,為鄉村產業的持續升級提供強勁動力。
融合發展將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在科技支撐下,鄉村產業跨界融合與協同共進將催生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和市場前景的新業態新模式,提升價值鏈整體水平。例如,“農業+加工流通”“農業+康養”等,推動中央廚房、康養農業等業態發展。數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更好優化城鄉要素流動和公共資源配置,促進城鄉產業協同,為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綠色生態將為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鋪陳底色。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達7.8萬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農產品及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穩步提升,綠色有機農產品、循環經濟等成為發展方向。科技賦能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還有利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動“能水糧地礦材”一體化節約。
與此同時,在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過程中,隨著科技培訓進一步加強,農民在產業鏈中的競爭力將不斷提升,從而更多分享鄉村產業鏈增值收益。
(作者彭超 系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原標題:科技賦能鄉村產業現代化
責任編輯:王炬鵬
網頁編輯:蘇偉